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3)

时间:2016-10-1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21、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
  
  22、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
  
  (1) 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
  
  (2) 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
  
  (3) 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
  
  (4) 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 撰写教学案例                      。
  
  23、 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 引导发现法     ;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 自学辅导法       。
  
  24、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 其二,教师提供问题; 其三,学生提出问题 ; 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
  
  25、数学课程目标分为 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考 、 解决问题 、 情感与态度 四个维度。
  
  26、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 评价)的功能。
  
  27、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秧田式 、 小组合作式 、 半圆式 、 双翼式 、席地式等。
  
  28、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 主题与背景 、 案例背景 、 案例描述 、 案例反思 。
  
  29、教学方法是指    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30、演示法是指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实验,利用模型、图片、录音、幻灯、多媒体等指导学生经过观察得到感性认识的方法。
  
  31、合作学习是指   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32、如果我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解读问题的性质,可以发现,所谓问题至少含四种成分,即一是 目的 ; 二是 个体已有的知识 ;三是   障碍;四是   方法 。
  
  33、案例的主题是指 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
  
  34、复习课教学的特点有:(1) “通”,融会贯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2) “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知识体系,使之“竖成线”、“横成片” ;(3) “补”,对学生学习的缺陷进行弥补,消除疑惑,使学生得到提高。
  
  35、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如果学生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或采取大长方形加三角形面积的思路,或采取大三角形减小三角形的方法,这就说明他作了 不同的数学思考,或者采用了不同的认知策略 ;
  
  36、广义上的课程应包括 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 的广泛的概念。
  
  37、制定课时目标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单元目标、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
  
  3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有:讲授课、 自学辅导课 、练习课 、复习课 、 实践活动课 、 实验课 等。
  
  39、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现,即一是兴趣的引领 ;二是目标的导向 ;三是评价的激励 ;四是 竞争的促动 。
  
  40、问题探究法的主要特点是   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花费时间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