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6)

时间:2016-10-1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三、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    )、(  )。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    )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     )——定理——(     )——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        )——(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模仿和(         )转变为(   )、(     )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 )、( )的现状,建设浅、( )、( )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      )(         )(        )。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    )和客观世界中的(          )。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       )和(      ),感受(    )、(       )、(          ),建立初步的(           )。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                   )的有关知识,(               )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        ),(         )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      )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和(              )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                )。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          )、(         ),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        )、(         )、(          )、(       )、(        )、(         )”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          )、(        )、(            )、(               )”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                )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            )和已有的(       )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 (           )(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   (       )(             )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           )、(         )(        )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                   )、(                      )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 (                  ) 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 (           )   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       ),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      ),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       ),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
  
  25、数学是人们对(    )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     )、(     )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       )和(             ),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与发展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    )、(   )地发展。
  
  【答案】:
  
  1.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 (基础性) (态度)、(价值观)
  
  3. (具体化)。
  
  4. (内容学习)
  
  5 “(定义)——定理——(例题)——习题”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6. ( 记忆)、(训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7. (窄)、(旧)(浅)、(宽)、(新)
  
  8. (基础性 )(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 (数据)(随机现象)
  
  10. (几何体)(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空间观念)
  
  11. (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负数),(计算器)
  
  12. (组织者)、(引导者)
  
  13. (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背景)(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 (学习结果)(变化与发展)
  
  15. (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16. ( 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7. ( 有价值 ) (   良好 )
  
  18. ( 认知发展水平 ) ( 知识经验 )
  
  19.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20. (形状) (大小)(位置关系)
  
  21. (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 )、(图形的位置)
  
  22.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23. ( 实 践 活 动 )(综合应用)
  
  24. (有增有删)(有升有降(有分有合)(有隐有显 ).
  
  25. 客观世界
  
  (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
  
  26. (整理)、(描述)
  
  27.(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29.( 知识)(生活经验 )
  
  30. (全面)(持续)(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