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我一直在思考、寻找既能适合新理念,又能体现自己教学风格路子。下面就以我设计执教的《直线、射线和角》一课的几处片断为例加以分析。
一、《直线、射线和角》教学片断摘录
【片断一】
出示城区到各镇区的线路图,让学生找找从城区到所在镇区的路线。
师:它是一条什么线?
生:线段
师:谁来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
……
【片断二】
学生看书自学有关射线和直线的知识后,在汇报时,一名学生提出:为什么书本上没有提到在生活中近似直线的例子?
师:关于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来看老师手中的电筒发出的光线,怎样才能使光线近似的成为线段?怎样才能使光线近似的成为射线呢?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
学生很快说出将光线射在墙上时近似的成为线段,将光线射向窗外或天空时,如果没有阻拦,就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找不到近似直线的物体了么?
生1:因为直线没有端点,两端都可以无限延伸,生活当中没有两端都可以无限延伸的物体。
生2:我们可以把光源看成一个端点,它发出来的光需要没有阻挡就会无限延伸,因此它是射线,而没有光源两端又可以无限延伸的物体在生活中应该找不到吧!
生3: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近似的看作直线
师:那只能在神话当中才能找到近似直线的物体了。谁来说说在生活当中近似射线的物体?
……
【片断三】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在这一块教学中出现了一个小意外:
生:我想到了风车。(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风车)
师:你怎么会想到了风车?
生:因为我经过一点画直线时感觉就好像一个风车在转动。
生:我想到了风扇。
生:我想到了单车轮在转动。
师:大家的联想太丰富了!举个例子,一个图钉是不能将一张纸条固定在一个点上的,纸条会在这一个固定点上旋转,它跟我们的今天发现也有一定联系。
……
【片断四】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师:利用这个发现,老师要考一考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又快又齐的摆好这一组的桌子。(指着一组课前稍稍弄乱的桌子)
生:拿一把长尺子,边对齐边整理。
师:再想想,利用刚才的发现,怎样才能又快又齐的摆好,可以讨论一下。
……
生:两个人头尾拉上一条线,另一个人沿着这条线可以又快又齐的摆好这些桌子。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巧妙的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再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运用这个知识的事例么?
生1:工人叔叔在砌墙时,会在头尾固定一点,在它们之间用墨水弹出用一条线,沿着线可以砌出很直的墙。
生2:马路边种树时,先确定两个树坑的位置,在他们之间拉出一条直线就能种出一排整齐的树木。
生3:我看见体育老师在球场上划线时就是确定两点的位置,再把它们连成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