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

时间:2016-10-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对“增强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等教学理念,广大一线数学教师都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社会在前进,教育在发展,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也在与时俱进,曾经被认同的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并不一定还是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是小学数学总复习中的传统内容,下面以此为例,浅谈本人对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理解。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与解题方法;沟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与倍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正确、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1.谈话引入:临近期末,又将开展学生评比的活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件事,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用数学的方法来分析,看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在往年的学生评比中,三好学生占班级人数的10%,各类积极分子占班级人数的1/4,看了这两个信息,结合班级实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是52人,预计学生会提出,我班能评上三好生、各类积极分子的各有几人?能评上三好生和各类积极分子的共有几人?能评上各类积极分子的比评上三好生的多几人?没评上三好生和各类积极分子的有几人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教师板书一个,并由提问同学指定其他学生回答,全体学生集体评判。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几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从结构上分析,都是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所不同的是这个几(百)分之几有否直接已知;从解题方法上分析,都用乘法计算。) 
  2.教师提供信息:我们六年级段有4个班,202名学生,全校有26个班,1380个学生,根据刚才三好生、各类积极分子的比例,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在此基础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能不能把刚才同学交流的题目改变成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教师板书这些分数除法应用题,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这几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3.请你推算:(1)我校五年级段去年评出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共89人,请你推算五年级段去年大约有学生几人?(2)我校三年级段去年有181人没有被评上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你能推算三年级段去年大约有学生多少人吗?(3)余姚市有少年儿童12万,宁波市有少年儿童110万,浙江省有少年儿童438万,全国有少年儿童1亿3千万,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信息,照刚才的比例推算,没有被评上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有多少人。 
  4.针对目前评比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的办法: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想法?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教师提供学校学生评价改革的方案,为了发现、培养每个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从本学期开始,学校决定取消评比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改评闪亮星,学校暂时确定了“小天使”、“小蚂蚁”、“小蜜蜂”、“环保小卫士”、“小冰心”、“小华罗庚”等18种星,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去争取、去申报。为此学校红领巾小记者专门采访了学校领导,下面是这次采访的片段: 
  小记者:评选闪亮星与评选三好生、各类积极分子有什么区别? 
  学校领导:将有更多的学生得到肯定、鼓励。去年我校共评出三好生与各类积极分子近400人,预计能评上闪亮星的人数将增加180%,特别是六年级学生,我估计有9/10的学生会被评上闪亮星。在评上的学生中,20%的学生可能会得到五颗不同的闪亮星,2/5的学生可能会得到四颗不同的闪亮星。努力吧,祝愿我校的同学“星光灿烂”。 
  看了这篇材料,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小记者采访的第二个片段: 
  小记者:中、低年级学生对评比闪亮星有什么反应? 
  学校领导:学校对三年级的280名学生进行调查显示,想申报闪亮星的同学人数相当于不想申报人数的1/7。(分别可以从分数、倍数、比的角度去分析) 
  对这个信息,你能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吗?你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 
  5.通过今天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整理,解决问题方法的提炼。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有所得,并且尽可能地多得?在上述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创设开放性地问题情境,从简单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引入,逐步过渡到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注意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学生可以从不同地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提出不同数量、不同质量的数学问题,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能探索、并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注重沟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与倍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创设了学生很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把期末学生评比的事引入数学课堂,并以聊天的形式展开教学,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的热情高,参与面广,而且渗透了“数学是交流的工具”的思想,确实是有效地教学形式。 
  3.特别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以学生十分熟悉、又很感兴趣的事件为背景,要求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整堂课都渗透了这一教学思想,特别在最后的练习阶段,用小记者采访学校领导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了两篇数学材料,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学生解题后反思能力的培养,当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后,不仅要求学生对解题策略、解题方法进行反思,而且对解题结果进行分析,帮助我们对事件进行正确判别。例如通过计算发现,过去的评比方案面太窄,改革后的评比方案使我们有更多地机会获得成功。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方法的指导,而且要以知识的传授、方法的指导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事,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学着用数学与他人进行交流,让更多地学生喜欢数学、运用数学,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真实有效的,也是我们为之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