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目 标

时间:2016-10-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这是一位教师的从教箴言:
  成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可以是一个目标,生命或许不能与目标同生,但要追求与目标同灭。
  不能同生,但求同灭。这是一种怎样的执着?
  目标。
  人生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我想,这就是我与这位著名的特级教师之间的差别。见过他之前,我总是在想,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特级教师?什么样的课才是特级教师上出来的?
  那一天,我见到他了,简单,普通,话很少。
  那一天,我听到他上课了,简单,普通,安静,深远。
  师: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课件出示:朱乐平
  师:叫我什么
  朱老师
  倒过来怎么念
  单位: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顺念,再倒念
  1、把下面句子从左到右念一遍,再从右到左念一遍。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歌唱家在家唱歌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我笑猫小,小猫笑我。
  特殊的语言现象想到数学乘法算式:
  12×42 = 24×21  =504
  62×13 = 31×26  =806
  先估算是否相等,再精确计算验证。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
  答案是相等的?
  去掉中间等号中的问号?
  3、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82×12=?21×48=1008
  26×93=?39×62=2418
  先估算是否相等,再精确计算验证。
  反馈后去掉?
  3、得出结论:出示(要求学生轻声读)
  有人猜想,任意的两个两位数相乘,从左往右读何从右往左读,得到的两个算式的积相等。
  你认为这个猜想对不对?为什么?每一个同学先安静思考,做一做,再说出自己的结论与理由?
  师:有谁知道,你们接下来该做什么吗?
  生:举一组数,看看有没有不相等的。
  反馈
  21×11  11×12
  31×11  11×13
  这句话是错误的
  4、教师出示得出:
  在数学上,我们要否定一个说法是不对的,只要举一个反例就可以了。
  读一读,你能明白什么意思吗
  出示: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中,有些算式从左往右何从右往左读得到的两各式子的积相等;有些不相等。
  每位同学独立思考,安静地找一找相等的算式。
  反馈
  20×11 ?
  49×94?
  生:63×12=21×36=716
  师:会不会算错了
  生重新计算验证是对的
  师:那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生得出规律:个位乘积与十位乘积相等。
  三、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
  整堂课围绕着是否任何回文式的两个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算式的积都相同这一内容进行着。一组组特殊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算式的一次次计算,学生个个埋着头,计算着,观察着,思考着。这种回文的奇怪现象在深深吸引着他们去探究。教室里何其安静。他站在一边,一直是很淡然的表情,只有三两句话,组织学生计算,公布结果,找寻规律,在他的脸上找不到对刚发完言的学生的支持或是反对,所以学生一个个踊跃地说着自己的想法。
  课进行到最后,还是没有学生能清楚地找出规律,对于少数对规律有了一定了解的学生的表述,大多数学生也是没有能理解。至此,我不禁开始思考:这位特级教师的这堂课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他真想要学生达成找到规律的目标,这似乎不是我们四年级小学生能完成的任务。
  课后,朱老师说他这堂课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练习课。这堂课的目标就是用回文式的乘法算式是否同积这样一个等待验证的命题来激发学生练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对数学规律的思考与探究,让他们爱上数学,爱上思考,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整堂课中,作为引导者的朱老师用他的宽松、睿智、举重若轻展现出了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所具有的丰富内涵。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我们每天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都会设定目标,然后去达成它。学生就在这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中慢慢成长。在每一次的测试后,我都作着反省,我的目标到底是不是达到了?看着那些优秀的分数,回忆平时的反反复复的讲解、练习,我的心里总是五味杂陈。教得累,学得累,为什么学生总是那么不够聪慧?为什么学生总是那么懒惰?课改、教改,一直都在改,改观念,改教材,改教法,改学法,一切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材。
  我的心里有理想,我们教育者的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成材。但在每天的每个小目标中,我觉得我总会迷失,迷失在对优秀分数的一种很直接的向往中。我在改革大潮中和同行一起喊着要素质,要能力,但许多行为却仍朝向着要分数,要看上去的会了,掌握了,然后重复着机械的练习与教师威严下的强迫学习。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激发,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思考方法的学习,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是我们每天做一个数学老师都应该切切实实记住的目标。
  朱老师的这堂课,让我一览名师风采,也让我明确了数学教学的目标,做一名数学老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