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对“秒的认识”的导入教学的思考

时间:2016-10-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笔者有幸为某次镇级优质课评比当评委,上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的《秒的认识》,两位老师不同的导入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留下思考。
  A老师的导入如下:
  师:(出示刘翔奥运会跨栏比赛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刘翔。
  师:看来大家对他都很熟悉,他在110米跨栏比赛中夺得世界冠军,被称为“世界飞人”,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光。你们猜一猜,刘翔110米跨栏比赛用了多少时间?
  生1:10秒;生2:1分;生3:30秒;生4:5秒;生5:1秒;……
  学生各种答案都有,且大多猜的答案都比12秒少,教师有点急了。
  师:大家猜了很多,都没有猜对,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刘翔110米跨栏比赛的时间是12秒88,13秒不到一点点。你们说,他跑得快吗?
  生:(差不多异口同声)太慢了,刘翔跑得太慢了。
  老师傻了眼,不知所措。
  刘翔的形象一下子在学生的心中变小了,原来设计的思想教育这时也显得苍白无力而又无可奈何。何也?据课后了解,这个班的学生没有跑过60米和100米(学校运动会有60米项目),不知道什么叫做“跨栏”,只知道刘翔的名,不知道刘翔的事。既然让人猜,我就乱猜;既然被称为“飞人”,那肯定跑得很快很快;既然是“飞”,还用得了几秒?刘翔的跑步时间与学生的想象相去甚远。
  B老师的导入如下:
  师:(出示刘翔奥运会跨栏比赛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刘翔。
  师:看来大家对他都很熟悉,他是奥运会110米跨栏比赛的世界冠军,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班×××同学参加学校60米跑步比赛获得第二名,他的成绩是9秒48,也就是10秒少一些。110米跨栏比赛,是要跑110米的路程,中间还要跨过10个栏,你们猜一猜,刘翔用了多少时间?
  生1:30秒;
  生2:1分;
  生3:40秒;
  生4:55秒;
  生5:25秒;
  学生的答案很多,但没有一个人的答案比20秒少。
  师:现在老师告诉你,刘翔用了12秒88,13秒少一点点。
  生:(差不多异口同声)哇噻,太快了。
  生:简直会飞。
  师:对啊,他跑得像飞一样,因此,被称为“世界飞人”。13秒时间有多长呢?我们来体验一下(看着钟,一边拍手,一边数数,体验13秒时间的长短)。
  以学生60米跑步成绩为支点,让学生去推理、去演绎,猜想110米跨栏的成绩,再准确揭示刘翔的成绩,在对比中突出刘翔速度之快。刘翔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思想教育水到渠成,设计意图也自然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