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去奶奶家”---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时间:2016-10-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是在每位学生均拥有一台数字化终端设备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它通过习网高校课堂和习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化学习的环境和人机交互,师生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展示思维过程,互相评议,学会调整学习方法,实现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实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异步指导,是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方式。
学习者分析
电脑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和电脑游戏一样的学习软件深受他们的喜爱,他们都喜欢玩中学。智能手机的普及,电脑在家庭中的广泛运用,对于现阶段三年级孩子来说,操作电脑的水平,不容小视,在课堂上运用已不是障碍,本课程就是基于这些学情进行设计的。
教学目标
1.结合"乘车出行"的具体情境,学习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与价值。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主题研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提供的学习支撑材料,辅助学生进行课前习。课堂上借助信息技术,利用习信平台开展即时的互动,比如互相批改修正,点评,方法推介等,实现个人学习,到小组交流完善,到班级互动提高,最后通过在线测试的方法几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资源的收集和再利用,实现对孩子个别化的学习指导。
教学资源
1、“去奶奶家”---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镶嵌了课本内容和相关学习资源:学一学、试一试、测一测)
2、教学环境为具有教师控制系统以及无线联网的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
1、收集和整理好本节课所需教与学的资源,在习网高校课堂进行备课,发布课程.
2、教会学生简单的操作技能,学习用习信发布信息和收看信息。
3、制作课前习微课。
教学活动2
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1.自学课本58页例题,或看微视频学习。
2.思考:如何整理和标记信息才能把复杂问题变简单?
3.试做59页练-练第1题。试-试,用画图的方法整理题中信息,登陆习信,进入小组讨论,用拍-拍拍下来后发送信息。并和小组里同学进行交流,推荐并完善其中一个同学的发送到
班级讨论组。
教学活动3
利用课前3分钟,通过主持人的播报,即时了解学生课前习的学习效果。
1、内容:小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10页,看了5天,刚刚好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有多少页?
(全体学生打开习信,利用涂鸦记录重要信息,并发送。播报完毕,请一位同学重播,通过教师控制系统展示其记录的笔记。)[利用习信记录发布学习成果]
2、对课前3分钟进行简单的点评,对有用画图记录整理的同学给予充分肯定,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师:认真聆听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做笔记和整理信息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师:请大家把课题读一读,看到这课题,你最想问点什么?
师:梳理学生问题,并板书:(1)怎样画图?(2)画图有什么用?
师:一会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展开今天的学习。
教学活动4
说一说,议一议:
预习情况反馈:
师询问: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大家完成了吗?大家有什么收获呢?谁想说一说……展示学生课前习的作品,并共同修正和评议。[利用习信记录发布学习成果,教师利用多维信联系统的共享白板完成发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