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数学骨干教师: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和反思

时间:2016-10-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第9-10页,完成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
  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等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一:比一比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相同的纸条,请学生认真观察:
  T:你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我手中的两跟纸条谁长谁短?S:比一比就知道了。
  找一名同学上台示范。
  T: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S:这两根纸条同样长!(鼓励:你真棒,恭喜你成为第一个小柯南)
  2、活动二:猜一猜
  A:教师找两个小朋友上台,让他们把纸条折起一部分,故意让一个折的长,一个折的短。
  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剩下的比谁长,谁剩下的比谁短?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B:猜一猜,谁折过去的部分比谁折过去的部分长,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相说)[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T:好,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比一比》,比长、短、高、矮(教师领读,认字)
  3、活动三:试一试
  课件出示铅笔和橡皮
  T: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根自己铅笔同桌之间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活动四:看一看
  出示两条绳子,一根中间绕一圈,一根不绕
  T:看一看哪根绳子更长一些?S:答案不一
  T:谁有好办法一下就比出谁比谁长?S:将绕圈的绳子抻直。找一个同学上台演示。
  出示练习题:哪根绳子最长?教孩子们认识"最"字,并找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最字的理解.


  T:我能不能说第二根绳子长?为什么?
  教师小结:长短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只有比较才能知道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5、活动五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在找一名个子更高的同学上台: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他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6、活动六
  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然后故意让个子矮的站在凳子上)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
  T:你有什么办法让它变的很公平?S:把凳子撤了,或者让地上的同学也站在凳子上……
  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S:老师这样比也不公平,鞋底还不一样厚呢!
  T:对,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小柯南!同学们,那可怎么办呀?
  S:把鞋子脱了,光脚丫比!
  T:你们真棒!
  三、巩固练习:(学生评价)
  A: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小组内自由去比可以比身高,手臂长短,书本薄厚,桌椅高矮等)并找同学汇报结果。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B:第12页的第5题、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2、学生互评、全班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本节课由神探柯南的故事引入,引起全班的注意力。首先让学生观察纸条的变化,把观察到的情况在全班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比长短的方法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a.看出来的。b.第二根两头都比第一根少一点,所以第二个短。b.把一端对齐比出来的……只要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体验出物体有长有短就行,表达不一定非常准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出示两枝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的铅笔,说明长短是比出来的,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体验中概括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最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比长短、高矮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学生对长短、高矮概念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提示学生:比一比每步多长,谁跳得远等等。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去,与学生一起活动,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初步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安排的一组练习,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