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之二(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时间:2016-10-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宜兴市城北小学吉丽斌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50--5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通过观察、量、画与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细心、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能正确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生活中的物体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小朋友,你们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好,请大家借助铅笔、文具盒或是数学书来比划一下桌子的长度。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是怎样量的?
提问:奇怪了同样长的课桌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谈话:用不同的工具量,量得的数量又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用尺量)对了,尺就是用来量长度的工具。
二、认识厘米。
1、观察尺
(1)小朋友,你们有尺吗?拿出来看一看,观察一下尺上有什么?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时,学生自己指着学生尺说。
(2)生回答,师出示放大的直尺图进行讲解:
a.一条一条的线,对,这些线在尺上叫刻度线。
b.有数字,有哪些数字呢?读读看。
尺上第一个数字是几?对,尺上的数字是从0开始的。
0可是咱们的老朋友了,这里的0表示起点。
C.谁还有新的发现?(厘米)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厘米"。(读一读)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2.感知1厘米
(1)那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请小朋友用这两个手指头试着到尺上去比划一下。
(2)指名回答: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生回答:0到1
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还可以从哪儿到哪儿?
(3)请小朋友再到尺上去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举出来看一看,1厘米长吗?
(4)找一找生活当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教师出示食指的宽、图钉的长和田字格的边长,告诉学生这些长度大约是1厘米。再请学生举例。
3、感知几厘米
(1)刚才我们知道了1厘米是1大格,那2厘米就是(2大格),2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上比划一下吗?
那5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小朋友到尺上去比划一下,同桌互相说一说:5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请学生到屏幕上指一指)
三、用厘米量
1.刚才我们已经比划了几厘米的长度,究竟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你们想学吗?
2、课件演示测量的方法
强调物体的一端对准刻度0,尺放正再量,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3.学生操作。
(1)有3位小朋友刚刚学会了量长度,他们正在量一张长方形纸的长度,可3个人两道的结果都不同,到底谁的量法正确呢,请大家来帮忙判断吧。
出示"想想做做"1,说说哪种量法对。
(2)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方法量物体的长度,接着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问题了。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4、大约几厘米
(1)出示一个长度不是整厘米数的物体,请小朋友上来量一量。该怎么说它的长度呢?
谈话:我们遇到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是正好几厘米时,可以看它接近几厘米,用"大约几厘米"来表示。
(2)谈话:平时,我们不可能随身带着尺,在没有尺的时候,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一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多少,该怎么办呢?
(3)出示一个物体,你能很快说出它的长度大约是几厘米吗?(不能)老师就有这个本领。因为,老师手上藏着一把尺,我知道自己食指的长度大约是7厘米。
(4)下面,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找找咱们手上的"尺"。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量好后填在书上。不必统一答案。
有了这把尺,能帮我们不少忙呢!以后在不带尺的时候,可用食指长或手掌宽来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5)猜长度。
谈话:现在老师要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有一双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能准确地估计出这两个物体的长度。
出示2个物体(中指、数学书的短边),请学生估计,并说说这样估计的理由。
你们真聪明,会用自己身上的厘米工具来解决问题了!
四、画一定长度的线段
1.我们已经学会了画线段,老师想请大家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你会画吗?
2.反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从哪儿画到哪儿?老师请来了一位小机灵,请它为大家介绍一下正确的画法,好吗?
五、总结延伸
1、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考考你.
老师想要知道自己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讨论汇报
①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纸条长段。
②用软尺。
3、课后请小朋友与小伙伴合作量量自己手腕一圈的长度,互相交流一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