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人教版数学第六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时间:2016-10-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平均数》教学设计
  刘世燕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六册P42~43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景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渗透移多补少、估计、对应等数学思想。
  3.能运用平均数解释简单生活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平均数意义的建构。
  教学难点:感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比赛,提供感知素材。
  1.宣布比赛规则,学生进行计算比赛。
  2.校对得数,学生统计打星。
  3.表扬优胜同学。
  二、课始设疑,明确学习目的。
  师:在课前,我们进行了计算比赛,如果要比较的是全班几个小组的计算成绩,先要做什么?
  1.统计:小组统计每个同学做对的题数填入表格中,并算出总数。
  2.比较:教师把各组的统计结果进行板贴,然后分别评出四人小组和六人
  小组中计算能力最强的一组。
  3.设疑:如果继续比下去,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吗?
  师:在这两个小组中究竟谁是最后的冠军呢?有没有一种既公正又合理的比
  较方法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继续下面的学习。
  三、提供材料,感受概念。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1)观察图表,发现信息
  师:首先刘老师向大家提供一份学习材料(课件出示)。
  题数欢乐队题数开心队
  ★
  ★★
  ★★
  ★★★★
  ★★★★★
  ★★★★★★★★
  ★★★★★★★★★
  ★★★★★★★★★
  ★★★★★★★★★
  ★★★★★★★★★
  陶晓谢菲马秀刘吴婷王强杨洋卢浩蔡志周小杰
  师:看一看欢乐队的同学分别做对了几题?可以求出什么?开心队呢?
  板书:欢乐队6、10、7、5开心队9、5、7、5、4
  2830
  师:除此之外,再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图,你还发现了什么?
  (2)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师:根据刚才发现的信息,究竟是欢乐队同学计算能力强,还是开心队同学
  计算能力强呢?请同学们静静地思考一下,在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有没有一种既合理又公正的比较方法?
  (3)合作交流
  师:把你比较的结果和理由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合理。
  (4)集体反馈
  师:老师来统计一下,认为开心队同学计算能力强的请站起来。说说你们的比较结果和理由。
  师:这是他们的想法,在座的同学你们既然不同意,那你们能拿出理由说服他们吗?相信如果他们接受了你们的意见,一定会坐下去的。
  学生进行辩论。
  师小结:刚才,我也听明白了,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较两个队同学的计算能力用比总数的方法是不公平的,应该比他们的?
  我们以前学过平均,平均是什么意思呢?(板书:平均)
  2.在移多补少中初步感悟平均数的意义。
  (1)求欢乐队的平均数。
  先来看欢乐队统计图,要使欢乐队平均每人做对的题数一样多,我么可以在电脑上怎样进行操作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电脑演示)
  师:像这种把多的给少的,使欢乐队每人的题数一样多的方法,我们把它
  叫做……(板书:移多补少)
  通过移多补少求出欢乐队平均每人做对7题,表示欢乐队平均每人做对的7题,就是一个平均数。(板书:平均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借助统计图我们来观察思考一下:欢乐队的平均数7是不是说欢乐队的每个人都做对了7题?那是怎么样的?反过来就是说,这个平均数比什么多?比什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