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16-10-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鲁迅小学 胡宏
教学内容:
课本P44~46例1。
教学目标:
一、通过操作等实践活动,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奖品实物若干、每人20片圆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创设“数奖品”的情境。
1.教师摆出智慧星的个数,学生猜测。
为什么是老师摆的是智慧星?渗透几个为一份,有这样的几份。
2.学生用圆片代替实物,动手摆摆自己喜欢的奖品。
(二)学生算一算奖品的个数。
算一算你喜欢的奖品有多少?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捕捉生活中 “数奖品”的情境,让学生帮助解决一共有多少奖品的数学问题。目的是为了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计算方法。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5+5+5+5=20 2+2+2+2+2=10 4+4+4=12 3+2=5
……
3.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预设:学生有可能说出2×5=10……板书)
你们见过这种算式吗?哪里知道的?
是的,这就是乘法。(板书课题:乘法)
4.介绍乘法算式中的乘号。(板书:乘号)
5.强调:乘法算式中2是相同的加数,5是相同加数2的个数。
6.介绍乘法算式的读法:2×5=10读作2乘5等于10,齐读。
(设计意图:根据一部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在用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写出乘法算式,从而导入新课。)
7. 2×5=10也可以写成5×2=10,读作5乘2等于10。
这里的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这两个算式都表示5个2连加。
8.你能把另外几道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学生试一试,同桌互读)。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地读、写乘法算式,既尊重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又在评价的过程中理解了算式表示的意思。)
9.(预设:学生没改3+2=5)这几道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而3+2=5这道算式为什么没有同学改呢?
学生交流后,说明:当加数不相同时一般不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
(预设:学生改成3×2=5)这样改可以吗?要改成3×2怎么办?
10.(课件演示很多相同数连加比较麻烦的情境图)
即多次增添5个一组的智慧星,21组智慧星一共有几颗?
说明:为了更简便地表示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创设“添加智慧星”的场景,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计算的简便。)
三、巩固练习
开小火车改写乘法算式2+2+2+2+2+2 、7+7+7+7、6+6+6、3+3+4+3、5+5-5+5
为什么3+3+4+3、5+5-5+5不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这两题怎么改一下就可以直接改成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在改对一题爆一个气球的练习中,始终处于饱满的精神状态下积极进行思考,进一步巩固要改写成乘法算式必须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乘法。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