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6-10-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2.使学生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增强符号感。
3.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字母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题
1.出示儿歌。
2.学生读儿歌,初步了解儿歌中的数量。
3.师生对口令。
师:口令对得这么快,有规律吗?谁能用一句话表示出这首儿歌中的数量关系?
(开始学生只会用具体的数来表示青蛙的“只数”与嘴的“张数”的关系,如,10只青蛙10张嘴,50只青蛙50张嘴等,经师生交流,可将10、50等具体的数抽象成“几”,并概括成“几只青蛙几张嘴”。)
(设计说明:此情境旨在让学生说出“几只青蛙几张嘴”,进而思考这个“几”能否用一个符号把它一般的表示出来。由此引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巧算年龄,探究新知。
师:老师知道有些同学今年10岁,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学生思考后无法回答,因为不知道老师和学生相差几岁。)如果我告诉你,你们1岁时老师15岁,你们2岁时老师16岁。你发现你们的岁数和老师岁数有什么关系吗?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概括出这种关系?
〔学生从老师补充的条件知道老师比学生大14岁,如果用字母m表示学生的岁数,那么,老师的岁数是(m+14)岁。〕
师:m可能是几?可能是200吗?
(适当渗透“取值范围”,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概念。)
师:如果老师m岁,那么,同学们的岁数怎样表示呢?
(此问有一定难度,可通过交流解决。)
(二)儿歌引趣,探究新知。
1.出示(青蛙)儿歌。
2.学生读儿歌。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让你接着往下编儿歌,应该怎样说呢?
(学生试编,相互订正。)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概括出这种关系?
〔小组讨论。选择有代表性的说法:a只青蛙b条腿、a只青蛙a×4条腿……(板书)〕
师:请各小组讨论一下谁说的能更准确地表示出青蛙只数和青蛙腿条数的关系?
(得出结论:第二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由青蛙的只数就可确定腿的条数。)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a可以表示那些数?
3.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86页摆三角形的练习。
(三)联系定律,探究新知。
1.回忆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