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时间:2016-10-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2.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
3.感受量角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内、外圈读数。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1.猜一猜。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角,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好)请仔细听清游戏规则:老师这儿有两个角,请同学们用数小角个数的方法来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女同学数的时候,男同学将眼睛闭上;男同学数的时候,女同学将眼睛闭上。比一比,谁看到的角大。(课件依次出示∠1、∠2,如下)
(学生数角)
师:∠1里包含3个相等的小角,∠2里包含5个相等的小角,猜一猜,哪个角大?(生交流讨论)
(课件演示:两个角大小一样)
师:为什么它们包含小角的个数不一样,大小却一样?
生:∠1和∠2里包含小角的大小不一样。
2.引入。
师:要准确测量角的大小,需要什么?
生: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
3.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评析:以游戏引入,让学生数一数、猜一猜、比一比,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
二、引导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1)初识量角器。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那么,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半圆形)
师:仔细观察量角器,认真研究,将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交流:量角器上有刻度线,有0、10、20、30、40……180这些数,有内、外刻度数,有中心……
(2)认识1°的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量角器上的一条条线叫做刻度线,这些刻度线共同对着一个点,这个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课件演示)
师:仔细观察,这些小刻度线把半圆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80份)
师:这些刻度线把半圆分成了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课件演示)“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来表示。如1度,记作1°(板书)。
(师指导书写,然后让学生在量角器图上指出1°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延长1°角的两边,它还是1°的角吗?(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的角有多大?
【评析: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感知1°角的大小,在头脑中确立1°角的空间观念,为认识、量大小不同的角奠定基础。】
(3)认识内、外圈刻度数。
师:量角器上有一些刻度数,这些刻度数用来表示角的度数。为了读数方便,量角器上标有内、外圈刻度数。(课件依次用不同色彩向两个不同方向演示内、外圈的刻度数,师分别指出内、外圈零刻度线)
学生在量角器上,从右边起,沿内圈刻度线依次指出0°、30°、90°、135°、180°的刻度线;再从左边起,沿外圈刻度线依次指出这些度数的刻度线。
(4)认识几度的角。
在量角器图上演示一些内、外圈的角,让学生读出度数,并说一说是怎样读出角的度数的。
【评析:层层深入,逐步认识量角器,了解其各部分的作用,为量角作孕伏。通过学生依次找一找刻度线,读一读大小、方向不同的角的度数,突破内、外圈刻度数容易读错的教学难点。】
2.在量角器上摆角。
师:同学们对量角器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用小棒在量角器上摆角。
(1)分别按内、外圈刻度数摆30°角。
讨论:刚才摆的两个30°角,它们在摆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无论是按内圈刻度数,还是按外圈刻度数摆角,角的顶点都要和量角器的中心重合,角的一边与零刻度线重合,另一边和30°刻度线重合。
(2)用喜欢的方法摆90°角,感受90°角就是直角。
(3)师生合作摆120°角。
(4)小结摆角的方法。
【评析:在量角器上摆角,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