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
时间:2016-10-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例5、例6。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够应用性质将小数化简和改写,渗透“变中有不变”的辩证观点。
2.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分析综合及灵活运用的能力,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发展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发现并理解小数的性质,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性质,明白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认识了小数,知道小数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出示课件)同学们在超市里,肯定也见过很多小数吧?你能读出这些小数吗?(课件展示)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每一个小数的末尾都有0)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末尾的“0”。
二、探索性质
(课件出示例5)
笑笑:我买了一枝铅笔,用了0.30元。
明明:我也买了一枝这样的铅笔,只花了0.3元,比你的便宜。
笑笑:哈哈!不对,我们俩花的钱同样多。
明明:我买的铅笔就是比你的便宜。
1.引发猜测。
师:同学们,你们来当裁判,他们俩谁说的对?为什么?
生:笑笑说的对,因为0.3元=0.30元。
师:你们都认为0.3=0.30吗?
2.验证猜想。
师:先想一想,0.3和0.30为什么相等呢?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也可以利用老师发给你的材料(数位顺序表、两个相等的正方形)来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总结:①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②利用正方形得出:0.3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这样的3份;0.30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这样的30份,0.3和0.30所表示的阴影部分一样大。③从计数单位来看,0.3是3个0.1,0.30是30个0.01,也可以看做3个0.1。④从数位顺序表可以看出,在3的后面添上0只改变了这个小数的意义,3所在的数位始终不变,始终表示3个十分之一,所以0.3=0.30)
师:从0.3到0.30,小数的末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数的大小发生改变吗?从0.30到0.3呢?
(板书:添上“0”、去掉“0”)
3.进一步探究。
师:是不是所有的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都不变呢?请试着比较一组小数:0.100、0.10、0.1。
(独立完成“试一试”,然后利用课件演示汇报)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说明这三个小数相等吗?
生1:1所在的数位不变,所以0.100米=0.10米=0.1米。
师: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数的大小呢?从右往左呢?
4.归纳总结。
师:经过这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生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最重要的一个词是什么?
生3:末尾。
师: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来比较下面三个数的大小。
(课件出示)想一想:0.5、0.50、0.05这三个小数的大小一样吗?
(先做“练一练”的第2题,再汇报)
生4:从图中可以看出,从0.5到0.50是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从0.5到0.05是在小数的中间添上0,小数的大小就变了,因为5所在的数位变了,由5个0.1变成了5个0.01,所以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师:由此证明,只有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才会不变。
三、应用性质
1.化简。
师:学习了小数的性质,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的例6。
(学生汇报,课件展示汇报结果)
师: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