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杯给哪组》教案设计与评析――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时间:2016-10-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
奖杯给哪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7l一74页)。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平均数。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奖杯给哪个组?
1.展示数学信息。
(1)出示学校篮球队训练的图片,问:操场上的篮球运动员在干什么?
(2)篮球队分成两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投篮比赛,下面是每个小组投篮情况统计图。(●表示投中1个。)
2理解数学信息。独立观察思考,你看懂了什么?
3.处理数学信息。
(1)小组讨论交流:请小朋友当裁判,你认为哪个小组的投篮水平高,奖杯就给哪个组。
3人一组讨论,说说理由是什么?
学生A:第一组投进的总数多,奖杯给第一组。
学生B:不对,第一组人多,而第二组人少,这是不公平的。
学生c:求各组平均每个运动员投进的个数,可以知道哪个小组的投篮水平高。
(2)口头讨论求“平均数”的方法,主要有:
①总量÷总份量=平均数;板书算式,说说算式含义。
②移多补少:(动态演示移多补少法)看懂了什么?
学生A:第一组平均每个运动员投进5个,第二组平均每个运动员投进6个。
学生B:第二组平均水平高于第一组平均水平。
学生C:移多补少的过程看得很清楚。
(3)看下图,进一步分析:5、6、5、4、5这组数的平均数是几?第一组平均数5是哪些数的平均数,老师用虚线表示5、6、5、4、5的平均数所在的位置。
第二组平均数是几?这里的平均数6是哪些数的平均数?谁来指一指6、5、6、7的平均数所在的位置。
(4)看图比较两组平均数,发现了什么?奖杯给哪个组?(明显地看出第二组平均水平高于第一组平均水平)
4.反思小结提升。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哪个小组的投篮水平高,总结一下求“平均数”的方法。
5.及时巩固新知。练习平均数,先估一估,再算一算:7 6 8;100 102 104 106。你是怎样想的?(主要用“总量÷总份量:平均数”的心算;移多补少法)
【点评:本环节呈现的数学信息是从静态到动态再到静态,创设务件让学生主动采用“总量÷总份量=平均数”和“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通过动静结合和数形结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利用学生意义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同时在解决“奖杯给哪个组”问题中体会到平均数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