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三角形边的关系 的教学设计――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时间:2016-10-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例3(82页)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三根小棒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围不成三角形。
  2、从没有围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中,猜想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具备怎么样的关系,即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并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建模思想,培养猜测—验证—总结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三角板、每人一套小棒。
  教学重难点: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个玩小棒的游戏,通过玩小棒来探究三角形的秘密(板书)。我们先来探究三角形的第一个秘密:猜猜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能或不能
  师:到底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呢?想不想动手试一试?
  (活动要求:1、用自己面前的小棒来围。2、小棒需首尾相连。3、围好后观察自己和别人围的情况。学生动手操作)
  生汇报自己摆的情况。引导生小结:通过观察自己和别人围的三根小棒,我觉得三根小棒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围不成三角形。
  师:的确是这样的。三根小棒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围不成三角形。(着重强调“有时”)
  二、提出问题,自行探究
  (一)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师: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
  生可能提出:为什么三根小棒有时围不成三角形?也可能提出:什么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你们提出的问题(出示研究内容)(三角形边的关系:为什么三根小棒有时围不成三角形?
  什么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二)探究三根小棒有时围不成三角形的原因。
  师:请同学们准备好研究这个问题所需的材料。(每个小组用刚才没摆成三角形的小棒合作进行研究)
  师: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研究了。我们看哪组同学既会研究,又能把自己的意思清楚地表达出来。(生动手研究,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
  生1可能:(要求拿着三根小棒在实物投影仪上操作)我们用这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因为这三根小棒的长度不一样。
  师:比一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引导生小结出:(比较小棒的长度)因为有两根小棒的长度的和小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所以用它们围不成一个三角形。
  师:还有没有同学研究的结果和他的一样?
  师出示:两根小棒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根小棒长度时,围不成三角形是这样的吗?这是咱们研究得出的第一个规律。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2:我们的三根小棒也围不成一个三角形,它们长度之间的关系是:两根小棒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
  师:老师也准备了三根小棒,我们来试着围一围。(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师:看来,当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时,也围不成三角形。
  师:每根小棒相当于三角形的什么?
  生:边。
  师:这两个规律又可以怎么说呢?(引导生将小棒说成“边”)
  生:我们通过探究发现了两个规律:1、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时,围不成三角形。2、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也围不成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