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中的学问”教案设计
时间:2016-10-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常用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对常用的长度单位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完整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名数的改写及其他计量单位打好基础。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整理复习课,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从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测量中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熟练掌握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培养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课前准备
米尺,直尺,皮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日记导入
1.师:这几天以来同学们写数学日记的热情很高,内容也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了。
今天我收到这样一篇数学日记,是和我们最近学过的测量有关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课件出示《小马虎日记》。
“早晨,我从2dm长的床上爬起来,穿上19mm的运动鞋去晨跑。吃过早饭,我坐上速度是每小时60m的校车来到学校,进教室后我便拿出7cm厚的数学书准备上课。课堂上老师用一根大约76dm的粉笔在长35cm的黑板上出了一道‘每日一题’,我就进入了思考状态。”
(教师读日记,看学生的反应)
师:你们为什么笑?
生:因为小马虎用错了长度单位。
师:那么请同学们帮他改一改好吗?(指名改正)
师:修改完日记,你们想说什么吗?(学生回答)
2.小结:虽然小马虎“长度单位”学得不怎么好,但是他这种用数学之笔来记录生活的态度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看来如果不熟练掌握长度单位就会闹出笑话,所以我们要想使用这些长度单位,必须全面了解它们,才能让长度单位家族里的这些朋友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把纯数学概念性的知识变为情境性的“日记”,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计量单位的印象,更使得抽象的数学课充满了情趣。]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
二、梳理知识
1.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长度单位,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它们还可以用什么字母来表示? ’
板书:
千米 米 分米
km m dm
厘米 毫米
cm mm
2.师:谁来说一说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生回答)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呢?
3.师:谁能用手势比划一下或者用直观的语言表述一下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到底有多长?(学生自由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