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P117—P118页《植树问题》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 引导探究
1、创设情境,理解概念
(1)出示:“为了美化环境,学校准备在操场边上的一条10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都种),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
(2)理解题意。
a. 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有什么问题?
b. 理解 “间隔”的意思?
哪些地方有间隔?
2、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1)选择一个间隔,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你的设计需要多少棵?并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植树方案
总长(米) | 间隔(米) | 间隔数 (个) | 棵数(棵) |
100 | | | |
100 | | | |
100 | | | |
| | | |
| | | |
| | | |
(2)学生反馈3种不同的长度后讨论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组织讨论:你发现什么规律?
两端都种时,棵数=间隔数+1
A:如果全长240米,每隔6米种一棵,(两端都种)需要几棵?(用算式表示)
B:如果已知在一段路上每隔10米种一棵,种了31棵树,请问路长多少米?
你是怎么想的?
(4)除了两端都种外,有没有不同的种植情况,
(反馈得出一端种,两端都不种两种种植情况)
(5)根据我们刚才所画的线段图,思考一下:在一端种、两端都不种的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存在的怎样的关系呢?
一端种是时,棵数=间隔数
两端不种时,棵数=间隔数-1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出示例2:
(2)读题后思考,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同学值得注意的。
(3)学生独立解题、反馈
展示生活中类似于植树的问题。
三、回归生活,变式练习
1、封闭图形相当于一端种
(1)出示P122练习二十第4题
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2)讨论:封闭图形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个类型?
(3)学生独立解题,反馈。
2、同时出示两道习题:
(1)锯木头问题(两端都不种)
一根木头,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排列问题(两端都种)
(此设计获温州市优质课比赛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