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16-10-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四册42—143页。
教材简析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进一步学习质量单位等知识有着重要意义。但是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而且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千克的内涵和外延比较陌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教学设想
运用引导探索的教学策略,以“用活教材,练活习题,激活课堂”为教学途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以确定质量的方法。
2.注重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一千克重量的概念,体验一千克的实际重量。
教学难点
一千克重量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洗衣粉、沙子、台秤、白糖、鸡蛋、实物投影仪等。
学具:每组有袋装盐、一袋物品(小橙、苹果、雪梨)、台秤、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一猜我有多高、有多重?(学生猜)大家都没有猜准,老师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56厘米,体重是53千克。(副板书)
(老师再请两位同学:一个胖的和一矮小的学生来汇报他们的体重和身高。
(副板书):
师 生l 生2 (用什么单位)
1米56厘米 ?米?厘米 ?米?厘米 长度单位
53千克 ?千克 ?千克 质量单位
师:象这样表示人的身高、物品的长短时我们可以用长度单位(米、厘米);而表示人的体重、物品的轻重时我们可以用质量单位,质量单位有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千克。(板书:千克( )的初步认识)
既然它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你知道它用英文字母又怎么表示呢?
(有同学会说——kg,老师补充板书)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在比较长度单位的同时引出表示人的体重、物品的轻重时可以用质量单位,而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千克(kg)就是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这使得学生在一种很亲切的气氛中,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在对比长度单位中很自然地记住了一种新的国际单位,由此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操作感知。建立概念
1.猜一猜。老师先拿出一包标有1千克的食盐和一袋水果,同学们猜一猜哪包重?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验证呢?(请学生猜,学生产生争论,若学生说可以掂,师进入2,若学生说用秤称,进入3)
2.掂一掂。
师让几位学生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受轻重,说一说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设计说明:通过猜来过渡到认识盘秤,通过猜来进一步感受物体的轻重,通过猜来培养同学们的猜测意识和探索能力)
3.认识盘秤。
师:用手掂后,大家仍有不同意见,到底谁重谁轻,还有什么办法呢?
生:用秤称。
师:你认识哪几种秤?(请同学来说)
(电脑显示或同学们展示各种秤,电子秤、弹簧秤、台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