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秒的认识》教学设计之同课异构篇三
时间:2016-10-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分段)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116-118页。
教材分析:
《秒的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分段)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初步学习了"学看钟表",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在本册"时分的认识"中已经知道了1时=60分。在这个基础上来学习时间单位"秒"和"1分=60秒",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看似简单,但由于"秒"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秒的长短,建立"秒"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逐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3、体会时间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策略设计:
在教学中充分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利用小闹钟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秒针;通过倾听、亲身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对"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逐步建立表象,最后达到在学生的头脑中"秒"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是与自己的某一动作相联系的,在多次体验中,最终使学生能够脱离钟表,准确地判断几秒、十几秒,甚至1分钟的长短,使秒的概念真正内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播放神舟六号发射升空的录像,由倒计时指挥员倒数10个数经历的时间,引出10秒。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体验10秒、5秒、1秒的时间,初步感知1秒的时间短暂。引出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以"神六"发射为情境,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使学生直观了解生活中"秒"的存在,初步感知秒的长短,为认识"秒"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体验内化
(一)自主探究"秒"
1、认识秒针
通过观察钟面,让学生从中发现秒针的特点。
2、认识1秒
①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究在钟面上秒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过去1 秒的?板书并强调,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②提问:你感觉在1秒的时间里能做哪些事情?让学生充分体验后交流。
③出示一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