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时间:2016-10-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2008年2月27日,贺霞老师在教研组上了这一课,我根据听课和评课的内容,将这节课的基本教学过程整理如下。
一、教学导入
1.(课件)演示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过程。
师:图形在平移与旋转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板书:位置 形状 大小
总结:图形在平移与旋转的过程中,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没有变化。
2.(课件)拖动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图形是怎样变化的?
强调: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学生说出变大也可以)
(课件)拖动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图形又是怎样变化的?
强调: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学生说出缩小也可以)
3.师:你能说出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例子吗?
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有的是将平面图形放大与缩小,有的是将立体图形放大与缩小。那么数学中的放大与缩小有什么规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师:要研究图形的放大,怎样考察?你需要知道什么?
教师出示数据:第一幅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
第二幅长方形的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
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随学生的表述,教师给予评价与引导。(倍数、分数、再到比)
板书:2:1
师:你能用2:1说说图中的变化吗?
师小结: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1。
理解:对应边 2:1 的前后项各表示什么?
小结: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有效温度对应边的比是2:1,就是把原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2)师: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对应边的比是3:1,4:1,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说出对应边的长度,或是判定放大都可以)
师:你怎么看出它是放大的呢?
(3)师:若变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对应边的比是1:2,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说出对应边的长度,或是判定缩小都可以)
师:你怎么看出它是缩小的呢?
2.教学例2
(1)教师呈现例题
学生读题,师:在将图形放大之前,你应该做什么准备?(尺子、数出原图中长和宽各是多少格)
学生按要求画出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
(2)师:你能确定你画的图形是按正确的比来放大(缩小)的吗?
师:观察上面的3 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3.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师:你是怎样画的?(确定放大或缩小后三角形直角边的长度)
师:量一量,三角形任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
师:你的测量与计算能证明什么?(对应边的长都是2:1)
4.练一练
学生按要求画出缩小后的图形。
师:你是怎样确定缩小后图形每条边的长度的?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这节所学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什么特点吗?(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图形的形状不变,对应边的长度发生变化,图形的大小也随之发生变化。)
四、课堂练习
练习九 第1 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