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6、7的加减法”课堂实录(北师大第1册)

时间:2016-11-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减法。 
  情感目标: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6颗红枣、白雪公主、7个小矮人、一幅森林的挂图。 
  学具准备 7个小圆片,6颗豆子。 
  教学过程 
  一、准备 
  (小游戏) 
  师:咱们已经学习了5的加减法,现在玩个小游戏好吗? 
  生:好! 
  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4”。(打出四的手势) 
  生:我出“1”。(打出一的手势) 
  合:4+1=5。 
  …… 
  师:下面同桌的小朋友互相玩一玩,看看合作得最好的是哪一桌。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复习5的加减法,使学生口、手、脑并用一起锻炼,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为这一课的游戏打电话做好辅垫。) 
  二、探求新知 
  1?活动一:变戏法 
  师:(突然一举手)瞧,老师这有几个好吃的,是什么呀! 
  生:红枣。 
  师: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共几个?谁来说说加法算式? 
  生:3+3=6。 
  师:看,老师再变!谁能说加法式子? 
  生1:2+4=6。 
  生2:4+2=6。 
  师: 小朋友都很能干,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老师的戏法也躲不过你们的眼睛。还可以怎么变?请小朋友拿出豆子也来变一变,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活动。(变戏法,记算式) 
  师:谁来说说自己再记下的算式? 
  生1:1+5=6。 
  生2:0+6=6。 
  生3:6+0=6。 
  生4:5+1=6。 
  (设计意图:首先从变戏法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体会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并在动手实践中掌握6的加法。) 
  师:刚才咱们列出了那么多算式,(伸手比划一下)是不是有点零乱呢?你能不能整理一下,给它们排好队,使它们变得有规律呢? 
  (1)引导学生观察并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2)师生共同整理并小结。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在整理零乱算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好习惯。初步感受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优越性。) 
  2?活动二:猜一猜 
  师:刚才小朋友看了老师变戏法,现在咱们玩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老师这有6颗红枣,(两手一捂,打开一只手,露出3颗)这边捂住几颗,谁来猜猜呢? 
  生:3颗。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 
  生:总共6颗,露出3颗,6-3=3。 
  师:你们想玩吗?同桌小朋友互相玩,左边小朋友捂豆子,右边小朋友猜,填填课本第40页“试一试”。 
  (投影:6- = 。) 
  学生动手猜豆子,记录算式。教师指导操作,参与学生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的减法算式? 
  生1:6-4=2。 
  生2:6-2=4。 
  生3:6-5=1。 
  生4:6-6=0。 
  生5:6-0=6。 
  生6:6-1=5。  师:刚才老师发现罗 小朋友的算式最漂亮,(实物投影学生课本)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罗 列的式子最漂亮? 
  生1: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 
  生2:差一个比一个少1。 
  生3:这些式子排列得很有规律。 
  …… 
  小结:是的,在数学王国里存在着许多有规律的美。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律,只要细心留意观察,就能够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学生写出的算式,让学生发现并体验数学的规律美。) 
  3?活动三:摆一摆 
  师:(贴出6个金苹果)几个?再添上一个是多少?怎么列式? 
  生:6+1=7,7个金苹果。 
  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小圆片。(7个)先摆2个,再摆5个,一共几个?怎么列式?会说的站起来说。 
  生:2+5=7,5+2=7。 
  师:还可以怎么摆?小朋友自己动手,边摆边记算式,看谁的算式列得最多。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学生操作。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这个环节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而且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探索的精神。) 
  4?活动四:编故事 
  (故事引入情境,电脑出示动画图面) 
  (1)放音乐,7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快乐地起舞。 
画外音:在遥远的大森林里,住着勤劳的小矮人和美丽的白雪公主,每天晚上他们唱歌起舞。 
  (2)当第一天太阳升起的时候,老大扛着斧子出门伐木去了。(屏幕:老大扛着斧头出门了,白雪公主问:“小朋友,你知道小木屋里还有几个矮人吗?”) 
  师:你知道吗?先和同桌说一说。 
  生:小木屋里还剩6个小矮人,7-1=6。(屏幕显示:7-1=6,“你真棒!”伴有掌声,奖励一个金苹果。) 
  (3)老二很爱劳动,第二天,他一定要和老大去伐木,这时屋里还剩几个矮人? 
  学生自由发言。 
  (4)第三天、第四天会怎样?谁会往下编故事? 
  生1:第三天,老三也去伐木了,屋里还剩4个小矮人,7-3=4。(学生说,教师操作电脑显示,并奖励一个金苹果。)
  生2:还可以这么列:5-1=4。 
  生3:第三天,所有的小矮人都去伐木了,屋里一个小矮人也没有了!7-7=0,4-4=0… 
  师:真高兴,咱们班有这么多的“故事大王”! 
  (设计意图:编故事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而不是单纯地依赖老师的讲解去获得,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新知,创新发展 
  1?想一想,说一说 
  哎,小朋友,来了一个小坏蛋。(屏幕:出现一个小老鼠偷土豆的场景。画外音:嘿,收获真不小,我背回7个土豆。) 
  师:糟了!小老鼠的袋子怎么啦? 
  生:袋子破啦?(电脑屏幕:一个土豆从袋子漏出来。) 
  (1)小朋友,袋子里还有几个土豆? 
  (2)想想,土豆只会掉一个吗?(学生充分想像,引导他们说清道理。)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给学生空间想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新知。) 
  2?游戏:打电话 
  师:喂,一(3)班的小朋友在吗?(教师做打电话状) 
  生:在!(学生学做打电话状) 
  师:今天咱们交朋友的密码是6,我出5!(打出5的手势) 
  生:我出1,5+1=6,(打出1的手势) 
  师:啊,密码对了!好朋友握握手。(下去和学生握手) 
  (1)师生之间打电话。 
  (2)学生之间打电话。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学生喜欢的游戏进一步加强,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四、总结 
  1?你学会什么?懂得了什么知识?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也可以和听课的教师说。 
  2?这节课老师发了几个金苹果,还有几个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知识用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前后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