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口语交际《当小记者》教学设计二

时间:2016-10-1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听介绍:磁器口的街巷庭院)
  
  磁器口正街由西向东,街宽五米左右.其左右两边多为一楼一底的铺面房,楼上住人,楼下营业.大街左右两街房之间有巷道隔开,小巷直通街房之后的四合院大门,大巷两边成一边有围墙,四合院在墙内,大门对着巷道洞开.
  
  磁器口后街街面狭窄,仅三米左右,且多平房,建筑风貌比大街更为古旧.磁器口居民多为穿逗式屋架,这里的人们在建造民居时,善于利用地形,因势修造,不拘成法,造成屋顶高低的配合,加上一船屋檐不高,绿树婆娑,润泽可悦,使人感到温适而明快.民居屋面轻巧,造成明秀轻松的外观.隔江望去,板墙黑瓦在丛林溪流映照下,层层叠叠,素雅清淡,韵味无穷.
  
  正是:老龄重到大码头如梦回旧地,
  
  少壮畅游小街巷头顶新天,
  
  嘉陵码头重走老街石板路,
  
  磁器口岸初登临水吊角楼.
  
  小记者小结:我们知道了磁器口的建筑不仅具有特色,而且保留完整.国家为了保护古镇的风貌,规定镇内不准停车,不准造两层以上的楼房,并对古镇的建筑及溪河加以修缮,以永保古镇的风貌.
  
  小记者们品尝磁器口的名特小吃.
  
  (1)品尝磁器口三绝之一"毛血旺":
  
  小记者:同学们你们嗅,这是什么气味,好香哟,真让我垂涎三尺.(从挂着幌子的食店里传出吆喝声,叫卖声,众人到一家挂着"毛血旺"招牌的小店)
  
  小记者:叔叔,这锅里煮的是什么东西,这么香.
  
  伙计:这是我们磁器口有名的"三绝"之一"毛血旺".
  
  众人道:毛血旺
  
  伙计:对呀,你们吃过没有,想不想尝尝
  
  "里边请,来了一群小贵客,翠花,倒茶,摆筷子,舀毛血旺."
  
  食客甲:今天终于吃到了正宗的毛血旺了,以前吃过的几家毛血旺,硬是没有磁器口的地道.
  
  食客乙:是呀,传说民间有句言子:到磁器口不吃毛血旺,等于没有到过磁器口.(众人吃,称赞)
  
  伙伴:小朋友,味道怎样
  
  小记者:味道好鲜好美哟,给我的感觉是:嫩而又爽口,杂碎油而不闷,白豌豆粑和化渣,汤香麻辣烫.
  
  小记者:叔叔,这毛血旺是怎么做的,我回去做给爸爸妈妈吃
  
  伙计:好,听我说(指着门前一土灶)
  
  头天晚上把筒子骨放入锅中,滴上几滴白醋,然后倒一桶清甜的嘉陵江水,拍几块老姜,放入适量的白豌豆,将汤熬至乳白色,半夜还要起床,把早已洗干净的猪心,舌,肺,大肠切成块,片下锅,加入制好的糍粑海椒,花椒及五味调料,盖上锅,用小火煨,早上起来后,到宰房接一些新鲜的猪血回来,用酒醋洗去掉生血味,然后用翻滚的骨头汤将血旺激熟,这叫"挂印封喉".
  
  翠花:毛血旺这东西怪,越煨,越入味,越鲜嫩,一锅毛血旺杂碎汤锅就这样做成了.毛血旺不仅鲜美可口,而且常吃还能壮体养人.
  
  (2)品尝三绝之二"椒盐花生".
  
  伙计:(快板)北碚豆花土沱酒,好耍不过澄江口,高店子的黄糕蒸得泡,椒盐花生要数我们磁器口.快来买哟,彭记椒盐花生.(众人围拢)
  
  小记者:哦,是椒盐花生,到处都有卖的,我们上劳动课,老师还教给我们做法呢.
  
  伙计:小朋友,别看这些是普通的椒盐花生,我们在选料,做工上很讲究,不信,你们尝尝,先尝后买.
  
  小记者:香,香,真是香.
  
  伙计:小朋友,你们真不会吃,来,我教你们.(示范)
  
  我们磁口人呢,真会吃椒盐花生,抓一把椒盐花生在手,一搓,壳就散了,嘴巴朝手心掌一吹,红红的皮衣像仙女散花一般地飞扬,留在手掌心的是一捧白白胖胖的花生米,吃在嘴里.
  
  众人:颗颗脆,粒粒香.
  
  伙计:而且盐味恰好,再怎么吃也不渴.
  
  小记者:还别说呢,磁器口的毛血旺双麻又辣,椒盐花生又香又脆.
  
  (3)品尝磁器口三绝之三"软烩千张皮"
  
  伙计:小朋友,别老夸毛血旺,椒盐花生了.
  
  我们店里的软烩千张皮也是磁器口的三绝之一,尝尝吧!
  
  众人:走,进去尝尝这软烩千张皮.
  
  伙计:一说起软烩千张皮呀,磁器口的人都满嘴生香,当年我们软烩千张皮在这磁器口街上出尽了风头.
  
  小记者:叔叔,这味道为什么这么好吃呀
  
  师傅:给你们介绍一下这软烩千张皮的做法:将千张切成两分宽,寸长,韭菜叶一样的细丝,加上纯碱将千张丝烧开,捞在瓦罐内用清水浸泡去碱直到发白,用化猪油炒,加肉汤烧开,再加酱油,味精,加入肉丝下锅烩炒后,下韭黄炒转,再下5钱化油,起锅放入盘中,撒上花椒面,就可以吃了.
  
  食客:我们经常来吃,这家菜馆做的软烩千张皮最地道,此菜入盘,一青二白;动筷,柔韧不碎;进嘴细腻爽口,所以他们生意好,好些外地人和客商也慕名而来.
  
  小记者:咦,那里有一座寺庙,一定就是宝轮寺吧!
  
  众人:走,我们去看一看.
  
  小记者:宝轮山寺对江开,欲读游踪泊岸回.
  
  只恐被他弥勒笑,三年何事又重来.
  
  和尚:阿弥陀佛,欢迎各位小施主光临宝轮寺
  
  (介绍宝轮寺)
  
  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文被其四叔朱棣纂位,从地道逃出皇宫削发为僧,亡命天涯,流落巴蜀时,在梦中被一位红发银须的仙翁指点,要他道白岩巨石修身养习.建文帝醒来,发现自己面朝西北做了个白日梦,对梦中之地,他记忆犹新,派一名叫雪庵的和尚打听西北处是否有叫白岩的地方.雪庵受命暗访,得知重庆有一镇叫白岩,镇依的山叫白岩山,崖上有一镇山的白岩巨石,与建文帝梦中所见的一模一样,而且白岩巨石上有一寺叫"宝轮".建文帝得知大喜,渡江往西北行,来到"宝轮寺","挂单"隐匿达四,五年之久.因真龙天子曾隐于此,后来世人将宝轮寺改为"龙隐寺",从此,龙隐寺香火旺盛,信徒云集,成为远近富有盛名的大丛林.
  
  小记者吟诗,"游宝轮寺"
  
  山不在高同登觉路,有仙则灵道济众生.
  
  (三)回到课堂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我心中的磁器口是城市的记忆,这种记忆加深了我们对城市的认识.
  
  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古镇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宽容,生活简朴.一个家庭的婚丧嫁娶上百人凑热闹.亲戚们千方百计的找理由团聚,图的就是祥和温馨.
  
  我们需要蓝天白云,阳光空气绿叶,而古镇的人走过巷子就是河流,打开窗户就是原野,街头巷尾弥漫的就是新鲜空气.孩子们玩的是蟋蟀,而不是心跳,人与自然的交融.
  
  今天繁华的都市中,汽车令人心跳,商店遍布诱惑,住宅高耸眩目,广告夸大其词,路上尽是匆匆行人.城市让人疲惫,心悸.所以人们才会怀旧,想反璞归真,想放松,走出水泥森林,逃离城市的喧嚣.
  
  世界十大建筑师之一,加拿大亚瑟,埃得克森参观了磁器口后,感概的说:"这里的东西是自然而来的,不是设计师所为,但从设计者的眼光来看,每一家都是做得最好的,最实在的."
  
  在新的世纪,磁器口将以传统的优势,环境幽雅的条件,山水迷人的景观,发展旅游业,将高科技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成为市区乃至国家级的景观,发展旅游业,将高科技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成为市区乃至国家级的旅游购物休闲娱乐,文化活动,民俗民风,宗教活动中心.
  
  而未来的磁器口正是一个以民族文化为特色,以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以独特特的地方风味的饮食文化为补充,以佛教文化为铺垫的品位较高的东方文化旅游胜地.
  
  我们相信磁器口这古老的街区,将在市区政府的重视下,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力贡献中,在新的世纪有更大的发展,再创更新的辉煌.
  
  巴渝风,沙磁雨,陪都情,红岩魂
  
  这就是我心中的磁器口.
  
  教师总结
  
  同学们,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中,我们的模拟小记者表现得非常出色,采访获得了成功.用各种形式把磁器口风土人情,风味小吃都展现了出来,让我们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学们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就能发现身边许多新鲜的事.愿同学们努力学习,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记者而努力.